Text box

個人反思 RSS

2015/04/03-09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清華大學香港教師專業研習課程 

當中的得著是...

Posted on 14 April 2015, 1:52
Last updated Monday, 01 January 2018, 15:14

(1)課程中的所學及得著 

全球視野

首先,在國情方面,課程加深我對國家的經濟、教育和外交發展的認識。在教育專題講座(二)中,劉美珣教授為我們深入探討中國經濟如何從歷史中崛起,實現中國在綜合國力上的歷史性跨越,繼而解釋新一代經濟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最後談及當前中國經濟的前景。總括而言,教授所提供的真確數據,使我更了解各種內外因素如何影響國家發展、國家面對什麼程度和層面的困難,以及將來的發展目標

另外,在文化方面,課程提供很多機會讓我接觸和感受中國文化。例如參觀清華大學期間,我欣賞到大學的各種建築物和教學大樓都採用中國文化的建築結構和設計,其中以西湖為最出色,深綠清澈的湖水配合著烏語花香,實在為最佳學習之地,而文化創意的考察,在創意產業基地—798 創意園區中,各式各樣的藝術展品呈現在我們眼前,中西文化的匯合,令我體驗到中國文化展現多元的風味;

最後,在情感方面,是次課程加深我對祖國的欣賞及敬佩之情。在拜訪活動中,我們到達中國人民解放軍警衛三師的軍謍中,軍事部隊的精彩兼高難度的表演讓我感受到中華人民團結、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上的批判性思維

在教學方面,課程令我認識各種教學知識和技巧。在教育專題講座(四)中,扈之霖老師為我們介紹觀課與評課的方法,以及如何備好一堂課,包括「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手板書寫」等,為我們提供實用性頗高的實戰經驗,而現場教學與觀摩,我們到清華附小觀課和參觀,將理論化作實踐,一幅更生動、實在的教學圖畫一一在我眼中展現;

  對於扈之霖老師所介紹到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教學法,我有以下建議: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為該課堂定下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後就目標設計教學法。在課堂的引課部分,教師以非學術的形式包括小組活動、影片、故事等作開頭的「醉意」部分,引發學生對該課堂的興趣,另外也起了貫穿整個課堂脈落的作用。在成功捕捉學生注意力之際,便開始講述課題的重點,作為「清醒」的部分,期間一方面以引課的內容作串連,以確保學生對課題有持續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多用問題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和回答,既避色口述說法的單調教學,也增加師生的互動。這問題對答的上課形式可持續至課堂的結尾部分,教師以一個問題作為終結,不加以解釋和解答,給學生留下不解之餘,也要大多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沉浸於「醉意」之中。對於此教學法的目標和成效,扈老師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之於課堂高潮的部分,是一種超出一般課堂活躍的短時間持續,為學生留下「不解之謎」,引發強烈的情感,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效。針對此教學法的困難和限制,受著文化因素、個人經驗和成長造成的個體差異等,教師難以確保學生在他們的教學當中能理解及感受「醉意」,因而造成部分學生失去對該課堂的興趣,以致集中力和注意力,大大影響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在引課作「醉意」時,必須確保內容是在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成長經歷之內,以免部分學生不明白。

對於扈之霖老師所提及的手寫板書教學法,我有以下建議:教師多在提及教學重點的內容時使用手寫板書,以告訴學生什麼內容較為重要。在板書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透過身體語言及動作,作為溝通的其中一個渠道。例如,當板書的內容需要作詳細解釋時,教師需轉身向學生解釋,以「轉身」來提示學生:老師正有重要話要說;作解釋過後,教師需要用眼睛觀察學生的臉部表情來判斷學生峐否理解,從而在板書或口述上作出調整,例如加以運用圖案、文未、或減慢說話速度等,確保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於此教學法的目標和成效,教師在板書過程中能作第一媒體,直接透過自己的身體舉動給予學生提示,以及可靈活運用身體各部分觀察學生表現。針對此教學法的困難和限制,手寫速度有可能比現代教學電子器材較慢,阻礙上課進度;板書講求教師的手寫字體的整齊度,手寫有機會使學生在教學內容顯示上感到凌亂,影響接收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需將手寫板書和現代的電子器材加以配合,在一些較多文未的內容上使用電腦的「複製」方法,避免手寫以拖慢教學時間。

 

倫理決策

  課程中最大的得著是教師互相之間的交流和鼓勵。透過教師的言語支持,使我更清晰準教師的方向。就好像準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追求學業成績,而是培養愛學生的精神,才能使教育工作在快樂和享受中得以承傳。

是次課程讓我多從歷史、中國文化等角度作多角度思考。在教育專題講座(一)中,王西勝先生提及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教育理念,把現今社會融入古典當中。例如學校需強調「尊師重道」的重要性,作為社會法度的榜樣,以免學生將來在會為所欲為。但這與香港的環境比較之,現今香港家長溺愛兒童的氣氛日趨嚴重,加上教育產業化的影響使教師的角色變為「教育服務員」,家長和學生的「發聲權」和「地位」,使之與中國傳統的「尊師重道」發生衝突。若要在這些限制中取一個平衡點,我認為教師更需透過「身教」,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健康良好的知識。

  完成課程後,我將繼續裝備自己,以提升個人教與學的技能。對於當前教學法上的限制,我會閱讀不同類型、地區的教育學術文章和研究,與之和香港作比較,並和同學互相討論,尋求解決方法。此外,經過參與這課程,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準教師,要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作為實踐,不但追求學業分數,亦要從多種實際行動中體驗教學和學習,例如在本地參加功課輔導班,有機會更會參加在海外各地的教學交流,從多方面的交流獲取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社交能力 口頭溝通能力

  是次課程能充分達到我預期的目標和成果。在語言方面,在授課語言上、與教師說話上,都使用普通話作溝通,增加了我在說、聽普通話方面的能力。而參觀中國文化勝地以及課堂的中國文化理論有助我了解中國文化的內容,有助我從思維上認識祖國、身體上親近祖國,以及在情感上欣賞祖國。而講課和觀課亦有效提升我的教學知識技能,確實為教師們的教學能力作好裝備。總括而言,是次課程無論在知識,還是情感上,都使我獲益良多。最為深刻的作是教師同伴之間的互相支持和鼓勵,堅固我們對教學的熱誠,亦使我對未來的世代更有抱負。

作為準教師,這課程十分有助我提升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幫助。在教育專業知識方面,我認識到中國傳統教學的理念,首次從歷史和中國文學中看教育的根源,教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非著重功利主義,而在於人性的發展。在技能方面,在講座和交流會中強調身教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們在探索力的追求,是教學過程的關鍵。

 

 

Photos of the trip

Posted on 14 April 2015, 1:51
Last updated Monday, 18 May 2015, 22:35

1. 開班典禮、結業典禮、頒發結業證書 


 

2.教育專題講座(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教育理念 —國學專家 王西勝先生

   教育專題講座(二):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挑戰、機遇、前景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劉美珣教授

   教育專題講座(三):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前瞻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文雯博士

   教育專題講座(四): 觀課與評課的方法及如何備好一堂課—理論與實踐經驗之探討 —北京陳經綸中學特級教師 扈之霖老師

   教育專題講座(五):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戰略 —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 所長 楚樹龍教授 

3.參觀活動:與清華大學學生參觀清華大學


   現場教學與觀摩:小學教師:到清華附小觀課,附小校長介紹附小情況及教學理念, 兩地教師進行交流

4.文化創意考察:創意產業基地—798 創意園區

5.拜訪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警衛三師(在部隊午
餐,體驗軍人生活)

 全國人大常委會,並舉行座談會; 參觀人民大會堂及全國人大常委會 會議廳



2 entries